深度剖析 | 章莹颖案嫌犯,披着学霸外衣的恶魔
南风窗
当自己的同胞遭受如此厄运时,我能做的就是:用心理学知识解剖这个恶魔,期待法律能维护正义,期待社会能保护弱者。
”假设是在美国。
虽然几率较低,但你也有可能会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
一个男人,白人,或是其他族裔,是常春藤名校或其他知名学府的学生,高学历,高智商;他出身于中产阶层家庭,看上去很有教养,彬彬有礼;他“性格”内向,不太喜欢说话,但一切看上去没什么不正常;对于他,你觉得这种“别人家的孩子”非常优秀,尽管你谈不上对他有太深的印象,但一切感觉还挺好的。
可是有一天,温馨的画面突然变成了恐怖,让你不寒而栗:
有一个女生失踪了,突然间就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样。而警方终于抓住了凶手。当这个凶手的身份曝光的时候,你没想到居然是他!你更没想到的是原来他还沉迷于各种暴力游戏、施虐、绑架的设计,内心世界一片暗黑……作案后他居然也出现在为女生祈福的现场,不动声色地观察一切,作为观众享受自己作为一个导演所带来的智商的快感……
如果我说这个人还可能是一个恋尸癖(Necrophilia)……我相信你会阻止我说:“不要再说了……”
是的,太恐怖了。
但我相信,你也会开始发现不正常了:他虽然看上去很有教养,但似乎一直在压抑着什么,一直在刻意和你拉开心理上的距离;看他的眼睛,也看不到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活力,而是闪烁着机械性的对暴力、死物的迷恋。
你也开始学会去理解了精神分析大师弗洛姆的这句话:“如果能对每个人作精神上的X光透视,我们会发现有如此众多的吞噬同类者,有如此众多的图腾崇拜者,有如此众多形形色色的偶像崇拜者,而基督教、犹太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却为数甚少。”
美国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对于很多中产阶层,可能是一个短暂或永久的应许之地。但我们暂时把目光收回来,看一下国内的一些场景:
一个男人,处在社会底层,看上去很老实,平常沉默寡言,完全是被忽略、忽视的社会物种。可是有一天,你从白银连环杀人案的画面中发现了你认识的这个人的身影。于是你也才突然发现,平时这些看上去很正常的人,你还是对他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
于是我们都记住了这些名字:布伦特•克里斯滕森、高承勇……他们都是同一个性格系列,同一个心理物种。熟悉我的心理学理论的人都知道,这类人的性格是破坏性的自卑型性格。这类事几乎都是他们干的。
事实上可以给这个系列列出一串非常长的名单,拿起一把枪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狂扫的赵承熙,杀害母亲的北大学生吴谢宇,毒杀室友的林森浩,甚至烧公交车的陈水总,都属于这个“家族”的一员。而具体到“恋尸癖”这个更黑暗的小群体,最著名的人物是希特勒元首。他是弗洛姆在《人类破坏性研究》里重点剖析的恋尸癖的代表人物。
北京时间6日凌晨4点,章莹颖一案嫌疑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在美国中部地区联邦法院二次聆讯。法官宣布克里斯滕森不得保释。
但和我预测的一样,克里斯滕森在聆讯的过程中仍一言不发,只是在面对法官的提问时用点头来予以应对。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怒火三丈了。在第一次聆讯时,他同样除了表明理解自己作为被告的权利以外,全程保持沉默,并拒绝认罪。这太可恶了吧?!
如果要检验一下自己心理的敏锐度,我倒是想请问一下读者:你是否从这里体验到了克里斯滕森内心里想保持的那种智商上的优越感?那种“我不说你们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得意?而从心理洞察力上说,你是否已经发现,“他在想隐藏什么”这一行为本身恰恰在内心里是对自己的一次出卖?
我先抛出一个结论:
克里斯滕森仍然一言不发(注意面对高智商犯罪者时不是“拒绝交代”这样的概念),有五个正确选项,心理上,权重逐渐递减:
A、性格
这类高智商的破坏性自卑型性格,心理上很清楚语言、文字是对思想的暴露,进而是对自我的暴露。而他们面对这个世界,获取心理优势,获得力量感靠的恰恰是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然后用自己智商上的优势去窥视、操纵、攻击、破坏这个处在明处的世界。
这不仅仅是头脑上故意这样,而是根深蒂固的性格特点、心理倾向。所以这些人看上去都“内向”。所以克里斯滕森在脸书上不发文字而只发自拍照。发文字就把自己暴露了,而发图片只露出自己的“外部”,也可以刷存在感。
既然希特勒和克里斯滕森是同一个心理小群体的成员,是恋尸癖病房上的病友,为什么希特勒特别喜欢说话和发表自己的思想,演讲天赋一流还写了《我的奋斗》?原因是希特勒的施虐、恋尸癖背后的心理动力,不是驱动他通过个体的破坏性行为获得一种对世界的控制感、力量感,而是“升华”变成了一种“理念”,心理注意力是放在鼓动别人去干上。所以他不是隐藏而是亮出自己,成为“理念”的化身和力量的中心。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心理注意力”这个概念,它和头脑注意力有什么不同。但在这里不展开了。
B、智商
绑架、杀人(甚至吃掉)是克里斯滕森对自己的恋尸癖的一种“行为疗法”。这种心理变态背后的心理能量倾泄成行动所带来的快感是难以形容的。不过完整的仪式并没有结束,还包括他观察大家对他“杰作”的反应在内,出现在为章莹颖祈福的现场上是如此,出现在法庭上,仍是如此。
强调一下:获得智商上的快感是这个绑架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通过智商来戏弄这个世界也是对这类人心理上的“治疗”。我们可以想象:在法庭上,看着很多人对章莹颖在哪里仍一无所知,他智商上的优越感是多么的爆棚。
C、心理保护
这个很好理解。一旦说了,不仅自己从黑暗中暴露,而且证明他导演的这一切并不高明。心理上他是要防御这一点的。
D、恐惧
克里斯滕森这种人还有恐惧吗?回答会让很多人失望:非常少。一般而言,一个人如果克服了死亡恐惧,其他方面的恐惧就少了。而克里斯滕森、高承勇这类变态治疗死亡恐惧的方法恰恰是变态地制造死亡,内心里渴望死物。像弗洛姆所说的,他们在心理上完全就是死胎,在生理上他们继续活着,在心理上却渴望返回到子宫、大地、黑暗和死亡。
但就没有恐惧了吗?不。他们最恐惧的是别人把他们的自我给拖出来曝晒;恐惧于被从社会价值排序中剥离出去。一旦证明自己是“变态+智商也不高”就是他们心理上的巨大灾难。
所以要“负隅顽抗”。说了就再也没机会逃脱惩罚和保持心理优势了——尽管现在机会已经极度渺茫。可是100%逃脱不了和99.9999%逃脱不了在头脑上可能等值,但在心理上绝不是一个概念。
E、法律
他不说是因为美国法律允许这样做。对此我拒绝发表评论。
说了那么多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克里斯滕森的软肋。
他的软肋正是智商。只要能够证明他的智商也不怎么样,无论是他的心理变态,跟绑架有关的心理过程,还是绑架案的细节,都在某一个人的洞察之下,他就会崩溃。高承勇正是这样崩溃的。隐藏了28年,自以为已经天衣无缝,警方再也找不到他,没想到警察突然出现在面前,智商优势的预设一击即破。
在没有智商上的击溃前,痛斥克里斯滕森是如何的残忍,他的心理是多么的变态,没有任何意义。他的心理问题已经彻底恶化成人格问题,听不懂这一套道德语言。不会有良心发现然后交待这种奇迹发生。
我看到曾在FBI工作20年的前探员彼得•克里斯迈特前两天在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模糊而谨慎地说:克里斯滕森出现在6月29日为章莹颖举行的祈祷会上,“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做的事情感到懊悔,这并不是一个不寻常的行为。我认为如果他表现出懊悔,会更有可能交代出他藏匿受害者的地方。”
这是典型的以头脑的逻辑去看心理的逻辑。从逻辑上当然不能排除克里斯滕森懊悔。但这个逻辑可能性一旦碰到心理逻辑或现实验证就会被排除。他出现在祈祷会上跟懊悔根本就没半点关系。
在现在,破案在某种意义就是一次心理分析,或者说心理分析已经成为破案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克里斯迈特先生不会不明白吧?或者从这种心理分析水平上看,《FBI心理读心术》之类书籍其实大部分是书商忽悠人的?
现在我要破解一下克里斯滕森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要描述一幅社会学肖像的话,克里斯滕森这类高智商的破坏性自卑型人(极端就是恋尸癖)大概出生于这样的家庭:
★1 家里是中产阶层,但父母从小一直控制他,要求极严,对他从小就构成深度压抑,其父母表现出明显的施虐倾向(可能有暴力),感受不到爱;
★2 家里是中产阶层,但父母离异,有一方不管,而另一方则过度控制或毫不考虑其心理需求,家里没有爱的氛围;
★3 社会底层。家庭关系较为冷漠(也可能是离异家庭),而成长过程中他也屡屡受挫,但自认智商不低,在很多事情中逐渐扭曲。
我没看到关于克里斯滕森家庭背景和成长过程的相关报道。但从性格特点、心理规律上看,百分之百逃不过这三种。结合美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他非常冷酷的特点,是第二种或第三种的可能性很大。一个破坏性的自卑型人,其冷血的背后,一定有他跟父母或周围环境关系从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冷漠。
我们来想象一下克里斯滕森这种破坏性自卑型人的成长情况。他和乔布斯等创造性的自卑型在心理上的成长路径恰恰相反。尽管我会讲得很通俗,但不排除有对心理分析一无所知的人表示不懂。不过我还是相信你会懂的。
根据心理规律反推(注意不是大家熟悉的逻辑推理,而是传说中心理逻辑的推理。逻辑推理永远理解不了人的内心世界):克里斯滕森在小时候,因为父母(或其中一方)的控制、要求极严或冷漠,弱小的真自我被压抑,力量感和价值感都没有得到生长。从那个时刻起,他的内心世界就被破坏了,且在很长的时间没有得到纠正。
为了不受伤害,他只能隐藏真自我,发展出一个“听话”的假自我去迎合父母(或其中一方)。
同时一个人没有力量感和价值感在内心里是无法活的。他无法获得爱和理性来支撑心理上的成长,如弗洛姆说所,心理上的成长(真自我的成长)在某一个时刻固化了。像阶层固化、智商固化一样,心理上的成长也容易在某一个时候就已经固化。
但学习好让他发现自己可以被纳入一个较高的社会价值排序里,成了他心理上的一种救命稻草,可以获得力量感和价值感。于是他成了学霸,一直到成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实验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候选人。在这个过程中,智商是他在世界面前获取心理优势的固化模式。
多嘴一句:一个人变成学霸有多种心理动力。有确实人格健全智商也厉害的,这时候成为学霸是一个自然事件;有为了阶层突破而奋发努力的,这个时候会透支一些东西而以后需要补偿;也有它是心理上的一种拯救,这个时候它是以掩盖心理上的压抑为代价。
对于克里斯滕森来说问题一直存在:真自我始终被压抑着,并恶化成对跟“内心”有关的信息都压抑。既然一直在黑暗中,而且也只有在黑暗中躲着才能获取心理优势,那就继续压抑。
但被破坏的内心,那么多年来蓄积的巨大心理能量,需要有一个出口。
出口在哪?
为了看清楚出口的方向,我们再看一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克里斯滕森所感受到的冷漠(缺爱)让他已经不敢期待和相信爱(受过伤的人都明白)。因此,他在心理上走向了这条道路:偏爱那些冷漠的、客体的、没有生气的东西。
学物理不幸地跟这种心理特点吻合。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不是说学物理的人有什么问题(叔当年搞的也跟物理有点关系),事实上,学物理的人不仅智商高,也是好人而且有崇高的理想(顺便表扬一下杨振宁老师)。
我想说的是,就克里斯滕森这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人是不能和正常的人共享同一种逻辑的,无论是头脑上的逻辑还是心理上的逻辑)的心理来说,学物理肯定跟他的心理倾向契合,强化了他对死的、可控制的东西的迷恋,但如果是学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之类,心理上就玩不转了。
对死的、可控制的东西的迷恋+破坏性心理能量需要发泄+智商上的优越感=?大家说,这个公式等于什么?
轻口味的等于施虐狂,重口味的等于恋尸癖。
克里斯滕森一起打包。很显然,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人知道他在心理上是什么人,又发生了什么,想干什么。或许大家不懂,或许大家并不关心。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看上去内向的、有礼貌的、极聪明的学霸、助教。当章莹颖看到他时,也不会想到这个男人其实是一个变态狂魔。
由于真自我的力量极弱(前面说它早已经在小时候就停止生长了),所以这类人最喜欢下手的对象是可以从各种特征上看很容易控制的弱者。这里的原理我就不讲了。从克里斯滕森对日本一个少女组合的迷恋可以看出这个真相。他对亚洲女性有这种施虐的癖好,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另类想法,而是因为亚洲女性在美国各族裔中看上去较弱而且似乎较为温柔,是施虐的最佳对象。
心理的世界就是这样:某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和周围环境制造出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一个社会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造出一堆心理残缺的人,而别人,尤其是弱者,要为此埋单。虽然我不赞成70后大叔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关于“历史无正义”的说法,我也强调心理规律能维护正义,但是在无辜者埋单方面,正义在哪里呢?
作为中国人,当自己的同胞遭受如此厄运时,我能做的就是:用心理学知识解剖这个恶魔,期待法律能维护正义,期待社会能保护弱者。
作者 | 南风窗资深主笔 石勇 sy@nfcmag.com
编辑 | 蒙洁华 mjh@nfcmag.com
排版 | Iris
南风窗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及南风窗网刊登的所有署名为南风窗记者、特约撰稿人的作品为南风窗杂志社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南风窗杂志社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追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报道,请关注新一期《南风窗》
点击屏幕右下方写评论,可参与讨论哦!